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他们难以识见元帅的深谋远虑,又自知能力浅薄,前程有限,便更容易急功近利,动辄因一己私心而做出蠢事,甚至铤而走险。
此等情状,犹如暗流涌动,令人防不胜防,长此以往,恐损及红旗营根基啊。”
石山听出了施耐庵话中有话,暗道这小老头莫非是想借劝进之名,行劝诫之实,其实是为了朱重八之事预先铺垫,以便求情?
但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他自己否定了。
且不说朱重八一案正在审理之中,谁也不知道究竟会牵出哪些事,最终如何定罪尚是未知之数。
而施耐庵身为元帅府中谁都不靠的淮东人,与朱重八并无半点交情,根本没有立场在此时为朱重八出头。
将这些杂念抛之脑后,石山回到施耐庵提出的现实问题上,很快就理出了一些头绪,点头道:
“所言甚是!
人心纷杂,私欲难绝,这也是创业过程中必然面临的艰难之一。
施知事既然提出此问,想来,心中定然已经有了妙策了吧?”
“妙策不敢当!
只是平日有些粗浅思考,略有所得,愿供元帅参详。”
施耐庵嘴上说得很谦虚,脸上却不禁流露出几分好为人师的自得之色,接着道:
“元帅进取江南,攻城略地,尚需分出不同阶段,提前制定每一步的战略。
建国称制,肇基开国,如此重大的事,更是千头万绪,关乎国本,岂能一蹴而就?
下官以为,元帅即便暂不愿称帝,也需在时机适当时,通过一些具体的行动,逐步向外透露囊括四海、开创一代新朝的雄心壮志。
如此,既可安麾下从龙之功者的人心士气,亦可让天下有志之士知晓明主所在,望风来归。”
“嗯!”
石山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率先称帝的徐寿辉已被元军团团围困在蕲水,形势岌岌可危;
张士诚迫不及待开国自称诚王,但淮南大半已被红旗营所夺,张士诚未来的发展空间已经被局限在淮东的方寸之地,即便元廷暂时无法全力南下征讨,其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如今天下反元势力中,无论是实际掌控的地盘、人口、军队,还是未来发展的潜力,石山都已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反王。
在这种形势下,他并不畏惧对外适度透露称王之志——因为想藏也藏不住了。
见石山认同了自己的观点,施耐庵受到鼓舞,继续进言道:
“江宁乃虎踞龙蟠,王气汇聚之地。
元帅志在灭元复汉,何不先从正名开始,比如,恢复江宁古都之旧称——建康?以此向天下人昭示元帅延续华夏正朔的立国之心?”
江宁建城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金陵邑,之后历经秣陵、建业、建邺、建康、蒋州、归化、金陵、白下、江宁等名称变迁。
但作为都城存在的,主要有建业(东吴)、建康(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江宁(南唐)三个名称。
变来变去,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些国家全是短命的割据政权。
施耐庵显然不认可东吴和南唐两国的正统的地位,故而只提了作为六朝古都的“建康”
之名。
“不妥。”
石山果断摇头,否定了施耐庵的建议。
他倒是不信地名承载的气运玄学,却深知江宁这个地方的地理局限性,这个地方确实不适合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唯一都城。
即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江宁必然会是红旗营的政治军事中心,石山也不能给天下人他偏安江南,只想割据一地的错误信号。
“江宁之名,自南唐至今已沿用六百余年,天下人尽知。
轻易变动,反易滋生不必要的纷扰。”
恢复旧称建康的建议被元帅干脆利落地否决了,施耐庵正待再寻理由劝说,却听石山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行政构想:
“元廷治下,南北分治痕迹明显,江南江北路级机构的行政架构、管辖地域差别极大,混乱不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