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途中经过一座横跨怒江的吊桥,桥中央挂着几十只竹编小鸟,随风摆动,翅翼摩擦发出细碎鸣叫。
一名当地向导告诉他:“这是去年有个外乡女子来的,教孩子们折的。
她说每只鸟肚子里都能装一句话,风吹得越久,话就越响。”
宁皓伸手取下一只,掰开底部暗格,里面蜷着一小卷泛黄纸条,字迹清秀:
>“不要等有人批准你才开始讲述。
>当你说出第一个字,你就已是导演。”
他攥紧纸条,站在桥中央,望着脚下奔腾江水,忽然笑了。
林小禾从未真正消失。
她在每一句被孩子记住的台词里,在每一场自发组织的演出中,在每一个敢于开口讲述的人心中。
抵达大理后,宁皓将“影子学校”
正式注册为非营利机构,名义上从事“民间口头文学保护”
,实际上在全国秘密建立联络网。
他们不教授写作技巧,只引导孩子回忆梦境、倾听长辈故事、把情绪变成画面。
所有课程结束时,都会播放一段神秘音频??仅持续七秒,内容是一段无词哼唱,旋律正是《萤火》的变奏。
三个月内,全国冒出四十七所同名机构,分布于甘肃、广西、黑龙江、新疆等地。
有些藏身于乡村小学课后班,有些伪装成绘本馆或口才培训中心。
最隐蔽的一家设在呼和浩特朗诵协会内部,负责人是个退休语文教师,三十年来默默收集学生作文中的“离奇梦境描写”
,整理成册,命名为《未寄出的信》。
宁皓亲自去拜访时,老人颤巍巍地拿出一本泛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
>“1983年秋,学生李小梅交来一篇作文,题为《我在未来见过妈妈》。
文中描述一座漂浮城市,人们用笑声驱动电梯,电影院建在云层之上。
结尾写道:‘老师,你说这是幻想,可为什么我觉得那么真实?’
>我批了‘想象力丰富’,给了满分。
>第二天,她转学了。
档案显示,父母带她去了北京做‘精神评估’。”
宁皓一页页翻看,心跳加速。
这些作文时间跨度近四十年,地域遍布大江南北,作者多数中途失联,但主题惊人一致:关于一座不存在的电影院,一位穿蓝裙的引路人,以及一部永远差一秒才能看完的电影。
“你有没有想过,”
老人低声问,“也许不是他们在做梦,而是梦选择了他们?”
宁皓沉默许久,最终点头。
当晚,他将全部资料加密上传至离线网络,并附上一条指令:
>启动“逆向溯源工程”
:以全国儿童梦境报告为数据源,绘制“文化基因图谱”
。
>目标:定位林小禾意识残片的可能载体形式。
回声舱回复极快:
>【轮值C】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