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小说网

第702章 朱元璋发动四大案的根本逻辑(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所有人都觉得胡惟庸被干掉,是因为老朱这个当皇帝的权利欲望特别的集中,也有很多人都觉得胡惟庸就是因为想要造反,把很多的事情都归咎于一个道德观念。

完全不去考虑一下当时的这个条件是什么,其实可以从这两根本就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第一个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干掉胡惟庸他们这些人,先来讲,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胡惟庸他们的这种执政观念有惯性,因为他们一直沿用的是元朝的丞相制度。

胡惟庸这个成像其实可以说是中书省的权力非常之大,在元朝的中书省有权力,管理全部的事情涉及到税务军事国家大事等等他们都可以管。

所以胡惟庸当了丞相之后,他依旧觉得自己有资格去管理这些事,所以他才会那么大胆的截流,从各个地方过来的奏章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二的奏章都被中书省截留不给皇帝看。

这一点完全就触及了朱元璋的神经,本身朱元璋就有非常强的权力欲望。

中书省的权力又如此之大,怎么可能不被他猜疑呢?

其实一开始李尚曾在中书省和徐达两个人共同执掌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勋贵集团或者说淮西集团的人员占据了中书省的七成以上。

这么一来的话,那就相当于完全把皇帝给架空了,这些个淮西勋贵们或者说淮西派系的人不仅仅是把权力把持在中书省更多的是把把持了当时的科举考试。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的就是为什么在洪武三年的时候开启了一次科举考试,可是就因为洪武三年的这次科举考试,让老朱感到非常的不满意,所以就给取消了,一直到洪武十三年才开放整整十年时间,没有科举考试。

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于中书省被淮西集团给渗透了中书省保持着大量的政务的处理,也把持着科举考试录取名单。

于是这些人通通是将自己家乡的那些学子,自己的那些门徒们给收揽进入了官员班子里面。

有这么多的淮西人进入到了朝廷的班子里边之后,他们就抱团取暖,更加渗透着皇权。

当时李善长他们这一伙人都是这么干的,他们甚至都没有觉得这是错误的。

而老朱当年对这种情况其实做了一定的容忍,因为从后续可以看得出来,老朱为了平衡中书省把持朝政设立了四辅官制度。

而这个四辅官的形式就类似于内阁,只不过四辅官的官员不可能像内阁那样是常驻人员,而是轮流的值班,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很多人都说内阁制度的诞生是因为朱棣开创的,但是其实在朱元璋开始的四辅官这个制度就是内阁制度的前身,可是为什么老朱又最后放弃了四辅官这个制度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的中书省是被淮西勋贵集团给渗透了,设立了四辅官之后,本来一开始还好好的到后面老周又悲哀的现,四辅官居然被浙东派系给渗透了。

所以四辅官制度也只能宣告破产也就是说老朱开始已经现了,如果按照元朝的那种丞相制度,也就是中书省掌握大量的军政大权,他皇帝就相当于一个光杆司令。

但是设立了四辅官之后,其他的那些官员又开始通过渗透四辅官来与华西勋贵集团作斗争。

尤其是浙东派系当年的刘伯温为与李善长之间的斗争是怎么斗争?很多电视剧只讲了一些皮毛,根本就没有系统性的讲述他们是怎么斗争的。

永远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个人恩怨上,而不是对类似的制度性的斗争进行一个深层次的去理解。

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把四辅官跟中书省的运行机制给讲清楚,所以才导致大家都很是迷茫,总觉得朝堂之上的斗争那就是个人恩怨。

其实根源就在于老,朱开创了大明江山之后,很多制度都继承了当年元朝的制度。

很多官员执政理念也都根据元朝的惯性,使自己在无意识当中对皇权进行了一个渗透,才导致了朱元璋这样的受汉家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农民思想对此非常忌惮。

而老朱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拿起屠刀来杀这些官员,他是一一直在容忍,就比如中书省吧。

当年李善长执掌中书省的时候,手上的权力可是非常大的,他是有一部分军权的,要知道李善长虽说是文官,但李善长也是勋贵集团。

当年李善长以及勋贵集团们通过互相联姻达成了政治结盟,李善长在中书省与勋贵们联合起来,那就相当于文武,两手抓都是非常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狐狸的美男图鉴炮灰攻略大唐:逆子,还给朕藏了多少惊喜全球进化步步权谋天朝仙吏聊斋之问道天涯无敌传人签到十年,我成圣了神级天才道君斗罗:我教皇身份被比比东曝光了我家老婆是娇气包一剑独尊诸天最强模拟器无限邮差我在末世组局当神明帝之至尊帝国崛起妙手小村医绝世唐门地表最强佣兵神脉至尊地球征服万界问鼎之谋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