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这便是实验的最大成果:
人之所以能进入结构,不是因为身份,而是因为行为的连续性。
秦川得出一个推论:
“社会容纳行为远远快于接受身份。”
而这一发现,引发了原像体系的一次大震荡。
他们意识到,长期以来,人类构建社会结构时可能错误地将“身份”
作为前提,而忽略了最根本的——连续的、可被感知的行为,是一切信任结构的真正起点。
这也让他们意识到另一个更深的悖论:
“我们终其一生试图被看见,但真正让我们被看见的,从来不是我们叫什么。”
回到实验室后,五人集体放弃恢复原身份,提出希望将自己的后续实验编号改为“空名体A~E”
,不再绑定真实姓名与过去记录。
秦川批准了。
并当场将他们原有记录从主系统中移除,留下的只有一句话:
“一个存在过的人,不一定要留下名字。”
这一决定被原像内部称为“空名协议”
。
也意味着从这一刻起,原像正式进入“身份解构阶段”
。
他们放弃“人物中心”
,转向“行为流体化结构”
。
不再由某个人担纲主导、提出议题、发表理论,而是由一个个未署名、无归属、无追溯的行为包裹组成每日反馈。
每一个实验、每一组行为,都以时间戳+行动轨迹的方式记录,无人追责、无人标记、无人置顶。
这在任何一个传统组织中几乎无法想象。
但原像却开始逐渐稳定。
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基础支点:
不是靠谁来维持系统,而是靠大家都不想让它崩塌。
这一意识的形成,是原像成立以来最深层的转型。
也标志着秦川正式从“主导者”
转向“隐退中的系统变量”
。
他不再提方向,不再写注释,不再召开会议。
他每天只是出现在走廊某处,坐下,喝水,沉思,有时什么都不做。
有人问他:“你还在吗?”
他笑了笑,轻声说:
“我比任何时候都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