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这说明我们已经不是问题,而是被需要。”
小高补了一句。
所有人都望向秦川。
他点点头,却道:“那就让他们复制。”
众人一惊。
“开放源代码,发布灰镜复制工程文档。”
秦川语气平静,“同时发布一条声明:‘灰域不反对被参考,但反对被冠名。
’”
“什么意思?”
江允皱眉。
“他们要我们的系统,没问题,我给。”
秦川说,“但他们不能叫它‘灰域’。”
“你要让系统和命名分裂?”
“对。”
秦川说,“这才是真正的控制转移。”
这一招极狠。
他不是藏,而是彻底摊开,同时通过“命名主权”
牢牢掌握系统的精神主导权。
平台可以复制,接口可以兼容,但名字——是你的文化认同,是体系归属。
你可以跑一个灰镜系统,但你不能说它是灰域。
这招出来,立刻引起两极反应。
技术圈热烈支持,认为秦川完成了“体系精神层面上的独立建构”
。
而体制内部则陷入微妙困境。
他们知道,强行冠名只会引发更激烈对抗,但不冠名,又等于默认“另一个体系在合法存在”
。
于是,从此开始,中国技术体系中第一次出现一批“不归属于国家也不归属于资本”
的结构体,被命名为——技术共识体。
这批共识体,不再有绝对领导人,也不再归属于单一逻辑系统,它们依据灰域原始模板而生,却具备不同风格、侧重、接口、反馈与信任标准。
它们在结构上不被否定,但也不被承认。
而这,恰恰是秦川要的。
不是正明,也不是封号,是模糊,是发散,是从此不再可控。
江城的雨还在下。
整个中控室内,所有屏幕开始逐步同步一套新版灰域信任曲线算法,那是从灰镜计划后演化出的“版本二”
。
它不再完全依赖平台计算,而是允许“本地模糊演绎”
,即——每一个节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生成“差异化反馈优先级”
。
这意味着,系统第一次具备了适应性个体共识生成能力。
换句话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