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制度改革后,许多年轻服务员开始追求制度优化提案,他们确实聪明,确实有想法。
但组织的骨架不是靠这些聪明撑起来的。
是靠那些安静地站在制度后面的人,一点点把规则踩实,让服务变成现实。
你可以不注意他们,但你必须感谢他们。
曾有一次共议大会,台上讨论激烈,台下却传来一阵嘈杂。
原来有个服务员在场外帮食堂修水管,声音太大打断会议。
会后有人抱怨他不讲组织纪律,秦风却亲自过去给他递了水,说:你这声响,比我们屋里的声音更值钱。
这些沉默者,不是组织的“老派”
,不是“不懂变通”
,他们只是把“变”
留给别人,自己选择“不变”
。
他们愿意把规矩走完一遍,又一遍。
他们是制度的脚,地面的砖。
他们可能不参加“未来共识模型”
的共建,但他们会是那个用最旧的办法,把新制度扶正的人。
你可以让一个组织跑得很快,但只有有人让它站得稳,才不会摔。
金风能从最初的服务卡片走到现在的结构体协同、制度自治、节点并行,是因为每次我们往前走时,都有一批人守在原地,替我们照看后院。
共识平台后台曾悄悄做过一次评估,统计在所有制度执行数据中,有多少是由沉默执行人完成的。
结果显示,他们完成了全部服务单中近四成的合规操作,却几乎没有参与任何制度修改提案。
他们像是在制度边缘运行的机器,但没有他们,制度就失去根基。
在金风结构体治理进入深水期后,节点越来越多,制度越来越精细,可就在这样的制度密网之中,恰恰最需要那些一句话都不说、但一件事都不漏的人。
他们不会提流程优化,也不在会议上争辩哪种打卡方式更人性化,他们只管一单接一单、一笔一划地落好制度。
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创造规则。
有人活成了规则本身。
杜怀生这一类人,从来不发明什么新词,也不会写制度条款,但他们做的一举一动,都构成了制度落地的模板。
当组织过度仰赖平台数据去分析流程顺畅度时,正是他们这些最“笨拙”
的操作,撑起了数据背后的可信度。
他们不追热点,不抢积分,不争角色,但他们在服务结束时关掉手机后会默默翻出手写卡片,把每一步流程一一核对。
他们活得安静,也退得安静。
有的到了年纪直接离开岗位,没有告别,没有发布退休信息,甚至连服务员群都不退。
他们不是退出组织,只是默默退出了群体语言。
他们已经把自己交给了服务,把声音交给了别人,把制度,交回给制度本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