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石室四周的陶片开始发光,一段段声音接连播放:有红军过草地时的口琴独奏,有知青插队夜晚的诗朗诵,有非典病房里护士哼唱的《茉莉花》……每一段响起,液态金属球就多映出一张面孔??或苍老,或稚嫩,或陌生,或熟悉。
其中一张脸,正是林晚,但她的眼神不属于现在的她,而是二十年前刚入职时的模样。
“林晚她……怎么样了?”
余惟急问。
“她在过渡层。”
金属球回答,“她是第七代守声人的最后一环,你是第八代的起点。
她必须留下,因为记忆需要锚点。
而你必须离开,因为世界需要回声。”
余惟双膝一软,几乎跪倒。
原来如此。
林晚不是失踪,是自愿成为“活体存储器”
,用自己的意识维系这段跨时空连接。
就像父亲用弹壳做信物,她用生命做桥梁。
“为什么是我?”
他喃喃。
“因为你一直听得见。”
“因为你在G-23坠毁那天,第一个破译了它的遗言。”
“因为你母亲临终前哼的那首儿歌,频率恰好是432Hz。”
“因为你从未停止寻找答案,哪怕全世界都说你是疯子。”
余惟泪如雨下。
他终于明白,所谓“文娱”
从来不是娱乐大众,而是承载文明的声骸。
明星、歌手、演员,不过是声音的搬运工;而真正的使命,是在时间洪流中打捞那些即将湮灭的低语,让它们有机会再次被听见。
他最后看了一眼石室,将笔记本中的斑头雁羽毛轻轻放在装置基座上。
羽毛触及瞬间,液态金属球爆发出耀眼蓝光,所有陶片同时静音,整个空间陷入绝对寂静。
然后,一声铃响。
清脆,悠远,像是敦煌壁画中飞天抖动腕钏。
余惟转身攀爬铁梯,回到地面时,天已微亮。
风停了,沙丘静静伏卧,仿佛从未有过异象。
他打开手机,发现全球社交媒体正疯狂传播一段神秘音频:开头是扫帚划过青石板,接着是上海弄堂倒马桶的闷响,孩童嬉笑,自行车铃铛,最后那句“别怕,这只是我们的生活,正在回来”
,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凌晨电台悄然播放。
而在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官网首页,一封匿名投稿论文自动发布,标题为《论人类集体记忆的声波固化机制及跨时空耦合实证》。
作者栏空着,但附件中附有一段加密音频。
解码后,是余惟的声音,平静而坚定:
“我不再写文娱小说了。
我要去录下一个该被记住的声音。
无论它来自昨天,还是明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