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
以上说的是大型取暖设备,接下来再说说古人小型的取暖物件。
最常见的是火盆,就是在盆里烧炭火。
有条件的富贵人家用精致点的金属火盆,没条件的平民人家就用泥盆。
因为火盆里要烧木炭或柴火取暖,所以薪炭在古代是生活的必需品。
那时候官员发俸禄,不光发钱发米,还要发薪炭。
今天年薪、月薪中的“薪”
,最初就是薪炭柴火的意思。
薪炭在古代居家生活中非常重要,这一点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一集中就有体现——为了薪炭,家里人竟要勾心斗角。
“围炉而坐”
是古代冬日里常见的居家景象。
有的朋友会担心,古人冬天在屋里烧火盆取暖,会不会一氧化碳中毒?首先,古代房屋的密封效果没有今天这么好,房屋到处漏风,所以一氧化碳堆积浓度不高,达不到中毒的浓度。
另外,火盆是开放式的,氧气与火盆的接触面积很大,一般不存在燃烧不充分导致一氧化碳堆积的情况。
所以古代因冬天取暖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不多。
但不多不代表没有,有学者就猜测:曹操的重要谋士荀彧可能就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据说古代人冬天烧火盆时,会在屋里放一盆冷水,如果发现有人迷昏,就用冷水清醒一下。
到了清朝,人们已经知道白萝卜汤能解一氧化碳的毒。
民间就有这样一个传说:晚清时,一个宫女疑似一氧化碳中毒,慈禧太后就让人把她扶到通风处喂她白萝卜汤解毒。
火盆形制比较大,不方便移动,所以古人又发明了火盆的迷你版——手炉。
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捧在手上的炭炉,里面装着尚有余温的炭灰,走到哪里都可以拿着取暖。
明清时期是手炉最为风靡的时代,《红楼梦》里就经常提到手炉。
明清时的手炉工艺也达到了鼎盛,好的手炉本身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那时,大户人家使用手炉时还会在里面放些香料或药材,这样不光能取暖,还能当香薰用。
还有一种便携式的取暖物件在宋代便已出现,名曰“汤婆子”
。
这种取暖物件,一直到现代,还有地方在使用。
汤婆子一般是金属或陶瓷材质的,形状类似一个没有壶嘴的大水壶,里面加满热水,外面再套上布套,睡觉时就能放进被窝取暖。
“汤”
就是热水的意思,而“婆子”
则是戏指其有陪伴人睡觉的作用。
09古人夏天如何降温
聊完了古人冬天如何取暖,再聊聊古人夏天如何降温。
古代夏天并不比我们今天凉快,《浮山县志》就记载过乾隆八年的极端高温天气:“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气象学家分析,当时的天气至少达到了40c以上。
那在没有空调的古代,这么热的夏天,古人是如何降温的呢?
首先可以使用降温设备,比如人工风扇。
这人工风扇并不是找两三个丫环给你用扇子扇风,那点儿风力太小了!
古时候的大户人家厅堂上方会安装拉拽式风扇,一大片扇叶差不多有门板那么大,由丫环拽根绳子拉动扇叶给厅堂送风。
此外,还有手摇式的风扇,类似手摇鼓风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