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一进家门,他便命人紧闭大门,谢绝一切访客,全身心投入到檄文的构思之中。
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宋濂那专注而严肃的面容。
他端坐在书桌前,堆积如山的典籍环绕四周。
日夜交替之间,他不曾有丝毫懈怠,不停地翻阅着那些古老的书籍,从中探寻着古今大义的真谛。
每一个字眼、每一句论述,他都反复斟酌,力求让这篇檄文能够字字珠玑、句句诛心。
时光荏苒,数日过去,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完善,宋濂终于完成了檄文的初稿。
他轻轻地放下手中的笔,如释重负般长舒一口气,但眼神中却依然透露出一丝紧张与期待。
稍作休息后,宋濂小心翼翼地将檄文卷起,怀揣着它快步走向宫殿。
来到宫殿外,宋濂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殿内。
见到朱元璋后,他恭敬地跪地行礼,并双手呈上自已精心撰写的檄文。
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随后伸出手,缓缓地将手中的檄文展开。
只见他目光凝重,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朱元璋的眉头时而紧紧皱起,似乎对文中某些词句的含义陷入了沉思;时而又渐渐舒展开来,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笑容。
整个大殿一片寂静,唯有朱元璋偶尔翻动纸张的声音轻轻回荡。
待整篇檄文读完之后,朱元璋不禁大悦,朗声道:“此檄文真是妙极!
不仅引经据典,对那元廷的腐朽无道予以沉痛斥责,更是能够激发起民众心中的愤怒之情,同时还能鼓舞我军将士们的士气。
更为难得的是,文中亦清晰阐述了我军的正义所在,以及百姓们对于太平盛世的殷切期盼,实在是太好了!”
站在一旁的刘伯温等一众大臣,听了朱元璋的这番话后,赶忙接过檄文传阅起来。
他们边看边不住地点头称赞,纷纷表示此文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紧接着,朱元璋当机立断地下令道:“来人啊!
速速命人抄写无数份这样的檄文,然后散发到北方的各个地方去。
务必让每一个角落的百姓都能读到这篇檄文,知晓我们的决心和行动!”
随着一道道命令传达下去,大量的檄文被精心抄写出来,并迅速送往北方各地。
这些檄文犹如春风一般,吹遍了大江南北。
凡是檄文到达之处,民众们皆争先恐后地传阅起来。
人们读罢檄文,无不对元廷的残暴统治感到愤慨万分。
就在同一时刻,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众多心怀壮志、满腔热血的仁人志士们得知这件事后,毫不犹豫地踏上了从北方南下的艰难征程。
他们不畏路途遥远,不惧艰辛困苦,怀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马不停蹄地赶赴朱元璋所领导的军队所在地。
这些仁人志士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身怀绝技,有着独特的才华和能力。
有的擅长兵法谋略,能够在战场上出谋划策;有的精通武艺,杀敌英勇无畏;还有的饱读诗书,能为军队提供智慧和文化支持。
他们的加入,犹如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为即将拉开帷幕的北伐之战注入了无穷无尽的强大力量。
而那位撰写这篇震撼人心檄文的宋濂,他的名字也随着这篇檄文的广泛流传而声名鹊起。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学府书院,人们都在传颂着这篇檄文以及它背后的作者——宋濂。
尤其是那些饱学之士的儒生们,当他们细细品读这篇檄文时,无不为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豪迈气概所折服。
渐渐地,宋濂在众人心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大家对他充满了敬重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濂凭借自已卓越的文学造诣和高尚的品德风范,赢得了越来越多南方儒士的敬仰与追随。
不知不觉间,他已然成为了南方儒士群体中的领袖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