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兑换完核裂变技术包,苏然又将剩余的400万积分投入到另外两项技术中。
300万积分兑换了“喷气式战略轰炸机设计图”
,图纸对应的机型类似于美军B-52早期型号,机长39.4米,翼展56.4米,最大航程可达12000公里,最大载弹量15吨,能搭载常规高爆炸弹、集束炸弹,未来甚至可适配核弹头,具备对敌方深远纵深目标实施战略打击的能力,图纸中还详细标注了发动机、机身结构等关键部件的生产工艺。
最后的100万积分,兑换了“早期空对空导弹技术”
,对应的是类似美军“猎鹰”
AIM-4的早期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技术。
这种导弹射程可达8公里,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能在超视距距离上锁定敌方战机,虽然命中率不如后世导弹,但足以让联盟的喷气式战斗机摆脱“机炮至上”
的局限,彻底夺取空战优势。
兑换完成后,系统界面上的积分仅剩不足20万,安德烈忍不住提醒:“首领,现在积分所剩无几,若前线或后方出现紧急情况,可能无法及时兑换补给或装备。”
苏然却眼神坚定:“这些积分花得值,常规装备能守住阵地,但若想赢下战争,必须靠这些尖端技术。
等技术落地,我们得到的回报,会远超现在的投入。”
三、“普罗米修斯”
计划:双基地同步启动
为了确保尖端技术能快速转化为实际战力,苏然亲自牵头,启动了绝密的“普罗米修斯”
计划——以希腊神话中为人类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命名,寓意为联盟带来打破僵局的“技术之火”
。
计划的核心场地,选在了联盟控制区最偏远、最隐蔽的两个地方:西伯利亚荒原深处和澳大利亚内陆无人区。
西伯利亚基地位于叶尼塞河上游的一片冻土区,这里全年严寒,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摄氏度,方圆500公里内荒无人烟,只有偶尔掠过的候鸟会在此停留。
基地的建设采用“地下为主、地上为辅”
的模式,地面只搭建了几座简陋的伪装棚屋,真正的核心设施都深埋在地下50米处,通过冻土下的隧道连接,既能抵御美军的空中侦察,又能避免核实验(后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负责核裂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澳大利亚基地则坐落在中部的大沙沙漠边缘,这里黄沙漫天,昼夜温差极大,同样人迹罕至。
基地以地面厂房为主,配备了多座大型飞机组装车间、发动机测试场和导弹实验靶场,主要负责喷气式战略轰炸机和空对空导弹的研发、生产与测试。
两个基地的安保级别达到了联盟最高等级:外围由“暗影”
部队的精英小队巡逻,配备红外探测仪、无人机和轻型装甲车,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或设备靠近,都会被立即拦截;内部则采用“分区隔离”
制度,不同技术领域的研发人员只能在自己的区域活动,禁止跨区交流,所有进入基地的人员,都要经过三层忠诚度检测和身份核验,通讯设备全部由基地统一配备,且只能在指定区域使用,严禁与外界私自联系。
启动仪式当天,苏然通过加密视频,向两个基地的研发团队发表讲话:“你们手中的技术,是联盟打破僵局的希望;你们正在做的事情,将决定联盟未来的命运。
从今天起,你们要暂时告别家人,在这座封闭的基地里,为‘普罗米修斯’计划全力以赴。
我向你们保证,等计划成功,你们每个人都会成为联盟的英雄,被永远铭记。”
视频另一端,系统生成的核物理专家团队首领伊万诺夫教授,以及联盟本土选拔出的飞机总设计师李明,同时带领团队成员起身敬礼:“请首领放心,我们必将完成任务,为联盟铸就‘技术利剑’!”
当天下午,两个基地同步进入研发状态:西伯利亚基地的专家们开始整理核裂变技术资料,搭建实验性核反应堆的模型;澳大利亚基地的工程师们则对照着轰炸机设计图,拆解关键部件,制定生产计划,一场无声的“技术攻坚战”
正式打响。
西、技术攻坚:从理论到实物的艰难跨越
尽管有系统提供的完整资料,但将理论转化为实物,远比想象中艰难。
在西伯利亚基地,第一个难题就摆在了伊万诺夫教授面前:铀燃料的提纯。
根据技术资料,制造核反应堆(乃至核弹)需要纯度达到90%以上的武器级铀-235,而自然界中铀-235的含量仅为0.72%,其余多为难以裂变的铀-238,必须通过气体扩散法进行提纯。
气体扩散法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铀-235和铀-238形成的六氟化铀气体,在通过多孔膜时的扩散速度差异,逐步提高铀-235的浓度。
但理论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面临诸多挑战:六氟化铀气体具有强腐蚀性,普通金属容器根本无法容纳,必须使用特殊的镍合金材料;多孔膜的孔径需要精确控制在0.01微米左右,加工难度极大,联盟现有的工业设备根本无法生产。
伊万诺夫教授带领团队反复研究资料,最终向苏然提出申请:“首领,我们需要兑换镍合金板材和精密多孔膜加工设备,否则铀燃料提纯工作无法推进,核反应堆的研发也会陷入停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