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第68章:战后整备与法军新动向
1949年6月10日,芹苴市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在经历了6月8日晚至9日那场惊心动魄的激战后,暂时迎来了片刻的宁静。
然而,这种宁静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让人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大明第一军各师深知,此时的片刻安宁是为了更好地迎接下一场战斗,于是迅速且有序地展开了战后整备工作,同时,以敏锐的目光密切关注着法军的一举一动,捕捉任何可能的新动向。
以下是基于当前局势极为详尽的战情通报,其中全面涵盖了敌我双方总兵力以及相关态势的细致分析。
我军总兵力及分布
经过6月8日晚至9日那场激烈战斗的洗礼,再结合各师每日至少恢复1000人的强大兵力补充机制,大明第一军在芹苴市地区的总兵力己然达到了21100人。
这一兵力规模,为我军在后续战斗中掌握主动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各师兵力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更是经过了精心的考量与部署。
美荻镇方向
美荻镇方向作为重要的战略区域,集结了第一师与第十师一部的精锐力量。
第一师作为长期驻守美荻镇地区的劲旅,一首以来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与强大的战斗力,原兵力约4000人。
在此次战斗中,他们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与顽强的战斗意志,在前线冲锋陷阵,为保卫美荻镇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激烈的战斗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员伤亡,第一师在战斗中伤亡300人。
但幸运的是,得益于我军独特的兵力恢复机制,当晚便恢复了1000人,使得第一师的兵力达到了4700人。
第十师作为新加入战斗序列的满员之师,此次参战一部约2000人。
他们的到来,为美荻镇战场注入了新鲜血液与强大动力。
第十师不仅士气高昂,且装备精良,带来了先进的反坦克火箭筒以及更多的自动武器,极大地增强了美荻镇方向的火力配置。
在战斗中,第十师一部与第一师紧密协作,并肩作战,展现出了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
尽管他们也遭受了150人的伤亡,但同样恢复了1000人,兵力达到2850人。
此地我军的重兵力犹如坚固的堡垒,集中分布在前沿据点与主要防御阵地。
在前沿据点,部署了大量轻重机枪,形成了密集的交叉火力网,犹如一道道火墙,让任何试图靠近的敌人都望而却步。
迫击炮被巧妙地安置在据点后方的隐蔽位置,既能对近距离的敌人进行火力压制,又能在关键时刻对远距离的敌军集群发动突然袭击。
反坦克火箭筒则分布在各个关键位置,时刻警惕着法军装甲部队的动向,一旦法军坦克出现,便能迅速给予致命一击。
这些重武器相互配合,层层递进,构成了多层火力网,犹如一张严密的大网,以应对法军可能发起的任何形式的再次进攻。
隆安山林方向
隆安山林地区,地势复杂,丛林密布,为战斗增添了诸多变数。
第二师与第十师部分兵力在此协同作战,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以及灵活多变的战术,在这片山林中与法军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第二师原兵力为3000人,他们长期在山林地区活动,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是山林作战的行家里手。
在此次战斗中,第二师的游击小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山林的掩护,对法军的补给路线和秘密营地展开了多次突袭,给法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然而,战斗的残酷性也使得第二师付出了200人的伤亡代价。
不过,凭借兵力恢复机制,当晚恢复1000人,兵力达到3800人。
第十师部分兵力约2000人,他们在战斗中迅速适应山林环境,与第二师密切配合。
第十师带来的先进装备与战斗理念,与第二师的山林作战经验相得益彰。
尽管在战斗中伤亡100人,但恢复1000人后,兵力为2900人。
我军巧妙地利用山林复杂的地形,将重兵力分散隐藏在各个战略要点。
这些战略要点经过精心挑选,既能够俯瞰重要的通道和法军可能的行动路线,又便于隐蔽和转移。
在这些要点上,配置了便于山林作战的轻武器,如冲锋枪、狙击步枪等,它们在近距离的遭遇战和对敌军的精确打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少量迫击炮也被巧妙地部署在隐蔽的山谷或树林深处,这些迫击炮虽然数量不多,但却能在关键时刻对法军的集结地或重要目标发动突然袭击,给予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