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1958年秋,我们进入高三年级,这一年最值得记载的事便是大炼钢铁。
我们高三(2)班首当其冲,成了先锋主力。
而我这位校刊记者,第一时间报道了第一炉钢铁的出炉消息。
这是由陆明达带头、一些积极分子拼命奋战、同时也是搞了几天几夜的炼钢成果。
1958年10月20日至11月8日,我们高三学生首次下乡,地点为嘉定县黄渡人民公社。
为体现革命化、军事化、战斗化,我们被要求整队步行而去。
上午8:00出发,傍晚到达,历时八个小时。
中午大家休息时,我没休息,利用这时间,坐在一棵大树下写通讯稿。
学生所有行李铺盖是用木船装运。
不料其中一条船翻了,被子铺盖全部落水。
我担心自己的被子也在其中,故而,写稿时有心猿意马之感。
好在事后得知,自己物品幸免于难。
至于那些被子落水的同学,真不知道这一夜是怎么过的。
人可以步行去目的地,被子铺盖为何不用卡车装运到那里呢?
到了农村,个别学习成绩突出的同学还有扫盲任务。
班主任钱达民老师指定由我来负责这项工作,因为我是校刊编辑,绰号:“文豪”
。
那年,华东师大中文系西年级学生来我班实习,班主任钱老师也是指定由我代表班级致欢迎辞。
另外,那场“社会主义大辩论”
活动中,我因出色的口才与文采,给钱老师留下很深印象。
他曾对我母亲说:“姚建安口才好,文笔也好,在同学当中有号召力。”
1958年夏天,我们接到一项繁重的劳动任务:填平有名的“法华浜”
(现在叫法华浜路)。
校方指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担任过新闻记者、现在教我们历史课的葛思恩老师负责办《劳动快报》,而葛老师又指定我为《劳动快报》记者,作为他的助手。
我每天写稿,有时一天写数篇。
我到处采访,寻找好人好事,给予报道。
忙得不亦乐乎,同时风头出足。
那天,我看见初一年级的六个小姑娘搞了一个小茶水站,专给劳动大军供应茶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