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好在上边有考虑,国内大学任陈学良选择。
他选择了复旦大学中文系。
有一次,我与他在路上相遇,说得颇为投机。
后来,听说他被打成“反XX集团”
成员之一,判刑五年,人生非常坎坷。
我闻之极为唏嘘。
回到刚才的话题。
我报考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那是一所培养驻外记者的大学,要求极高。
上海只分配到两个名额,被录取者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中共党员;第二,必须是调干生。
这哪里是我们这些18、19岁的应届高中生有资格录取的啊?
今天的考生有所不知,在那个年代,文化层次不一定要求高,但政治成分一定要过硬。
很多出身不好的优秀学生就这样被排挤在名牌大学之外。
我所执教的中学,也有一个典型案例。
中法建交后,法语人才奇缺。
上海外国语学院开设一个法文班,以培养法文翻译人员。
静安区分到两个名额,条件有三:一、大学中文系毕业;二、工人出身或贫下中农出身;三、己结婚生子,有家庭。
恰巧我校郁荣福老师够这三个条件,被保送深造。
学制三年。
无奈他毫无外语基础,或者说缺乏这方面细胞。
三年后毕业,成绩全班最后一名。
无法重用,仍旧被派到一所中学教语文,与进修之前的工作没什么大区别。
校刊编辑张子硕,1957届高中毕业,连大学也没考取,原因是他在1957年的“大辩论”
中犯了思想错误,被剥夺考大学的资格。
当时的国策是:培养对象的标准必须讲阶级路线,讲成分论……
洒一掬热泪,叹一声浩然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