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大伙儿感激不尽,便凑了些银两,打了这面匾额,又请先生算了个好日子,今天就是去给他送匾呢。”
黛玉知道妇人说的案子应该就是东府的事了,又听她语带感激之情,以为她是苦主之一,但看她神色并无哀容,奇道:“这案子我听说了一二,大娘莫非有亲人牵涉此案?”
妇人知黛玉误会了,连忙摇头:“那倒没有,只是县丞一向断案公正,为人和气,大家看在眼里。
而且听说玄真观有些来头,他都敢查抄,真是为民做主。”
探春与迎春听老妇人对裘智赞誉有加,心中五味杂陈,颇不是滋味。
荣国府衰败虽说是咎由自取,但此事皆因裘智而起,如今二人寄人篱下,说不恨他是不可能的。
薛蟠纵有千般不是,终究是宝钗的哥哥,他的死和裘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宝钗每每想起兄长,不免迁怒裘智。
可看周围百姓都一脸欢天喜地的样子,三人不好露出不满。
黛玉又和妇人攀谈了几句,彼此间多了几分熟悉,说道:“大娘,我们是京里来的,听说了玄真观的事,想去祭拜一番。”
大娘给几人指了路,黛玉等人来到了义庄。
女童的尸体已被家人们带走了,但连环失踪案被害者的遗骨依然留在义庄。
裘智早就命手下通知家属认尸了,可尸体已经白骨化了,没有DNA技术,家属们光看骸骨,实在认不出来哪个是自家闺女。
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被害者父母年迈,思女之情逐渐淡薄,不愿再给自己找事,故无人将骸骨领回,依然留在义庄之中。
迎春向看守人借了个火盆,口中默念佛号,将自己亲手抄写的经文烧了,暗祝芳魂早登极乐。
黛玉心里也不好受,忍着悲痛问道:“这些遗体,日后如何安置?”
看守人叹了口气,无奈道:“县丞意思是,再过几天家属依然不来认领,就请人做场法事,然后入土为安。”
黛玉忆起惜春之托,连忙表态:“这个费用我们承担。”
“啊?”
看守人面露惊异之色,警惕地看着几人。
死者的亲娘老子都不愿意管,这几人非亲非故的,怎么会这么好心?
黛玉看出对方的戒备之意,解释道:“我们是京城人,听说了县里的事,大家都是女子,不免感同身受,愿尽绵薄之力。”
她知道贾敬恶名昭彰,宛平县的百姓恨不得食肉寝皮,因此不敢透露自己与贾敬有亲。
真要说了,她们怕是走不出宛平城了。
看守人打量了几人许久,见她们不似坏人,方收起疑心,提议道:“你们去城隍庙看看,县丞设了个募捐点。”
县里的百姓听说尸骨无人认领,心生怜悯,萌生了集资安葬死者的念头。
裘智便在城隍庙设立了一个募捐点。
如果募集的资金不足以支付丧葬费用,便由他出钱补齐。
如有盈余,剩余的款项由受害者家属平分。
黛玉几人依言到了城隍庙,只见一位书吏端坐其间,身边贴了一张告示,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捐助人的姓名、金额,还有他们的签名或是画押,算是公开透明。
探春和迎春没有收入,黛玉虽然经营着绣庄,但平日里还要补贴养生堂,因此宝钗不许三人出钱。
她自己出一锭金子,还有惜春留下的三锭,一起捐了出去。
书吏看着眼前金灿灿的金锭,只觉一阵眩晕,不敢置信问道:“你们确定要捐吗?”
四人相视一笑,异口同声道:“确定!”
黛玉几人在宛平停留了数日,才返回京城。
刚到家门,香菱便匆匆迎了上来,和众人说了个好消息。
昨日湘云派翠缕传话,惜春已被释放,回牟尼院修行了。
原来,惜春被带至刑部,堂官看她一身出家人的装扮,先验过度牒,再派人去牟尼院问话。
得知她去年春天,就已去牟尼院跟随师太们念经学佛。
善庄见她十分虔诚,又有慧根,考察一番才许她落发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