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今日天色已晚,赵师傅舟车劳顿,还请先回客栈歇息。
合作之事,我们容后再议。”
他需要一个缓冲,重新评估策略。
赵楠从善如流。
走出织坊大门,喧嚣声被隔绝在身后。
她回头望了一眼庆余堂气派的门楼,眼神深邃。
沈文柏的急切与试探,让她更清晰地认识到“云霞布”
的价值,也让她嗅到了更大的机遇与风险。
杭州,这座丝绸之都的水,比她想象的更深。
与杭州城的喧嚣富庶相比,位于西湖西北的龙泉寺,则笼罩在一片古木参天、香烟缭绕的肃穆与清幽之中。
千年古刹,殿宇巍峨,飞檐斗拱在秋阳下流转着沧桑的光泽。
寺内遍植银杏,金黄的叶片随风飘落,铺满青石板路,踩上去沙沙作响。
清秋诗会,是江南文坛的一大盛事。
这几日,龙泉寺内冠盖云集,随处可见身着儒衫、羽扇纶巾的文人墨客,或三五成群于亭台水榭间高谈阔论,或独自一人于古碑石刻前凝神揣摩。
丝竹管弦之声与清越的吟诵唱和之声,在古寺的钟磬梵音间交织流淌。
王璟昱被安排在西厢一处名为“清竹苑”
的雅舍,同住的正是那位身份尊贵的谢阁老侄孙,谢迁之侄谢允之。
谢允之约莫二十出头,锦衣华服,气质矜贵,言谈间带着世家子弟的疏离与傲气。
他对王璟昱这个由县丞公子引荐来的寒门同窗,起初只是维持着表面的客套,态度不冷不热。
然而,王璟昱的沉默与那份超乎年龄的沉静,很快引起了谢允之的注意。
尤其是在一次众人品评前朝碑拓的聚会上,当几位自诩博学的士子为碑文上一处模糊的篆字争论不休时,一直静默旁听的王璟昱,竟一字不差地背出了整篇碑文,并清晰地指出了那处篆字的正确写法及其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引经据典,条分缕析。
满座皆惊。
谢允之眼中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讶异与欣赏。
他放下手中把玩的玉骨折扇,主动走到王璟昱面前:“王兄博闻强识,令人叹服。
未知王兄对《昭明文选》中‘文赋’一篇,有何高见?”
这既是考校,也是抛出了结交的橄榄枝。
王璟昱不卑不亢,从容应答。
两人从《文赋》谈到《诗品》,从魏晋风骨论及本朝台阁体,竟越谈越投机。
谢允之出身清贵,眼界开阔;王璟昱虽出身寒微,却学识渊博,见解独到。
两人在诗文见解上,竟有诸多不谋而合之处。
一番畅谈下来,谢允之眼中那点世家子的疏离彻底消散,代之以真诚的钦佩。
“王兄大才,困于余姚一隅,实是可惜。”
谢允之感叹道,“他日若至京师,定当为兄引荐家叔。”
王璟昱心中微动,面上依旧沉静:“谢兄抬爱,璟昱愧不敢当。
能得与谢兄切磋学问,已是不虚此行。”
是夜,月华如水,倾泻在龙泉寺的重重殿宇之上,将飞檐斗拱勾勒出清冷而神秘的剪影。
白日里的喧嚣人声已然散去,只余下风吹古木的呜咽,远处山涧的潺潺,以及偶尔几声夜枭的啼鸣,更衬得古寺幽深寂静。
王璟昱与谢允之同宿“清竹苑”
东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