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傍晚,他邀请所有村民参加一场“无声音乐会”
??每人发一张纸、一支笔,写下最近一次让自己心头一颤的声音:有人写“孩子发烧时的第一声哭”
,有人写“老牛临死前最后一次反刍的声响”
,还有人写“媳妇出嫁那天踩碎门槛的咔嚓声”
。
然后,余惟把这些文字贴在教室墙上,逐字诵读,并将它们谱成一段纯器乐曲,用口琴、空瓶、铁皮桶和木尺演奏出来。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晚风中,那位曾反对的父亲默默走到墙边,撕下自己写的那张纸,又重新写了一遍,递给余惟:“加进去吧,这次我想让闺女听见。”
第二天教研员到来时,看到的不是排练整齐的合唱,而是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台旧收音机,试图把昨夜录制的曲子转成磁带。
他们笨拙地接线、调试,脸上沾满灰尘,眼神却亮得惊人。
“这不是教学成果展示。”
教研员沉默良久才开口,“这是生命在主动发声。”
他回去后提交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报告:建议将“声音叙事工作坊”
纳入乡村美育试点课程,并申请专项资金支持。
半年后,全国首批二十个“声音种子计划”
实验校挂牌成立,云南这个只有三十七名学生的山村小学位列其中。
而余惟,早已踏上新的旅程。
这一次,他南下广州,走进一座昼夜运转的电子厂。
车间里五百条流水线同时作业,机械臂精准舞动,工人们戴着耳塞,面无表情地重复同一个动作。
厂方负责人起初极不情愿:“我们这儿没故事,只有KPI。”
余惟没反驳,只提出一个请求:允许他在午休时间,借用员工活动室十分钟。
第一天,只有两人到场。
他说:“我不采访,也不录音,只想请大家闭上眼,回忆上班路上听到的第一个声音。”
有人说是公交报站,有人说是巷口肠粉摊蒸笼掀开的“噗”
一声。
第三天,来了三十人。
第五天,活动室挤不下,他们干脆坐在车间外的台阶上。
第七天,一位女工举手:“我能唱吗?”
她清了清嗓子,用极轻的声音哼起一段潮汕童谣。
其他人渐渐加入,方言各异,旋律交错,竟形成奇妙的和声。
余惟悄悄启动录音笔,同时掏出手机直播??画面里,灰蓝色工装汇成一片静默的海,歌声如浪花般起伏。
视频三小时破百万转发。
网友惊呼:“原来流水线也能开出花。”
更多人开始追问:“她们的名字是什么?家住哪里?有没有社保?”
舆论压力下,企业被迫公布员工福利改善方案,并承诺设立“文化休息角”
。
而那位带头唱歌的女工,后来成了厂内文艺社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声音交换日”
。
余惟离开时,她追到门口,塞给他一只手工缝制的布袋,里面装着五十张小纸条??每个参与过分享的工人,都写下了一句心里话。
他一路翻看,直到高铁启动。
其中一张让他久久凝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