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孤独小说网】地址:https://www.gdntek.com
不再只是传递信息,更要重建人心对真实的免疫力。
孩子们被重新召集,学习辨别“被设计的情感操控”
与“自发的真实共鸣”
。
课程从一首童谣开始:
>“风来了,树叶响,
>是风吹叶,还是叶想唱?
>若你因妈妈哭才闭嘴,
>那不是孝顺,是被人偷走了嘴。”
他们制作新型“抗扰声种灯”
,核心仍是忆璃花蕊,但加入双频共振结构:外层播放真实故事,内层嵌入提问式回声??“你为什么怕说出这个?”
“如果没人责怪你,你还敢讲吗?”
只有当听者主动回应这些问题,灯光才会由红转绿,象征认知防线的建立。
第一批五百盏灯于春分夜放飞。
七日内,全国十七个城市报告异常现象:某些人在听到声种灯低语后,并未立即转发或激动落泪,而是独自坐在公园长椅上写下一封信,寄给多年未联系的亲人、老师或旧友,内容惊人一致??“我想告诉你一件我一直隐瞒的事。”
心理学界再度震动。
有学者提出“逆向情感免疫”
理论:长期压抑者在接受真实刺激时,若同时激活自我反思机制,反而能抵御外部情绪操控,形成精神抗体。
与此同时,官方态度愈发复杂。
某直辖市教委悄然下发文件,要求中小学增设“倾听与表达”
选修课,教材样本中竟收录了《微言录?新生卷》节选,署名“佚名”
。
但同一周,两名上传该教材扫描件的教师被停职调查。
苏晚晴看着新闻冷笑:“他们想把我们的血抽出去稀释,再打回去,变成温和的毒。”
明川却摇头。
他在母亲手稿末页翻到一页从未注意的附录,记载一种名为“语茧”
的古老仪式:当语言长期被困体内,会在心脏周围形成结晶化薄膜,唯有持续接收同频真实的声波振动,才能使其缓慢溶解。
“很多人不是不想说,是说不出。”
他写道,“他们的声音被自己的恐惧封存了。”
于是,“播种行动”
进入第二阶段。
新一批微型竹筒不再藏于课本或药品,而是混入婚礼喜糖、新生儿贺卡、甚至殡葬服务的骨灰盒纪念牌中。
一枚植入悼词录音的竹筒,在一位老人追悼会上被家属无意激活,传出死者生前最后一句话:“我对不起那个举报我的同事……其实我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全场静默。
三天后,那位曾参与构陷的退休干部主动前往纪检部门自首。
风暴悄然扩大。
五月暴雨连绵,南方多省爆发洪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